6月5日,经过595个日夜奋战,随着大龙滩大桥最后一片25米T梁成功架设,沿江高速宁攀段ZCB1-19项目全幅梁板架设任务圆满完成,实现全幅贯通,为沿江高速建成通车按下“快捷键”。
G4216线宁攀高速ZCB1-19合同段主线沿G108国道及G353国道建设,起于凉山州会东县姜州镇,止于凉山州会理县矮郎乡老营盘村,主线线路全长45.7公里,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,设计时速80公里/小时,主要结构物为桥梁工程,涉及98座桥梁(单幅),涵盖5913片预应力砼简支T梁生产、架设及桥面系施工,其中25米T梁4316片,40米T梁1597片。
制梁篇
以“智慧大脑”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
升级改造不断提速
预制梁厂建于2021年7月31日。作为交通运输部“自动化作业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”的建造基地和蜀道集团布局“智能建造”的先锋力量,“智慧梁厂2.0”项目依托陈杰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,通过研发的“T梁钢筋笼自动化成型技术、钢筋笼自动转运装置、自动驾驶装配式移动台座、一键开合高精度数字模板、智能化混凝土拌合楼、空轨循环式鱼雷罐智能布料装置、自动化布料器、T梁箱室恒温生态养护、数控铰式调坡器”等多项创新技术,实现预制T梁生产各施工工序人员减少60%,施工效率提升50%,产量提速100%,为路桥集团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贡献力量。
科学管理不断增效
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迭代创新,数字化转型浪潮已由概念普及快速走向实践落地,“智慧梁厂2.0”项目借助1个中心和6大辅助子系统,创建了可视化施工管理、可视化质量管理、可视化进度管理、可视化动态监控等于一体的“1+N”信息管理平台,由传统的二维平面图形发展为三维信息模型,实现生产质量管理、安全管理、环保管理、物料管理和人员设备管理的智慧化管控,有效解决传统梁厂生产效率较低、预制构件质量不稳定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风险高、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。
绿色生产不断减耗
为积极响应国家“双碳”战略,项目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依托凉山州充沛的自然资源,积极探索数字化智慧能源管理:一是运用环境自动监测系统,对施工现场环境温度、PM值、扬尘、噪音等环境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、存储、预警和统计分析;二是实施“油改电”节能增效举措,将燃油车辆运输改为零碳排放的纯电动车辆运输,如电动装载机、电动钢筋转运小车,将传统燃油混凝土罐车创新为空轨循环式鱼雷罐运输等实际举措,提高工程施工整体效率,降耗增效;三是利用凉山州丰富的太阳能资源,运用太阳能加热的水循环系统对预制T梁进行封闭恒温养护,并使用太阳能充电板对厂内设施设备进行充电储能。据实时测算,智慧梁厂2.0项目太阳能储电装置、太阳能水蒸气累计节约电力96.31万千瓦时,节省费用65.49万元,有效降低施工能耗成本。
运架梁篇
以“机械眼睛”加速成果落地
在T梁运输架设过程中,质量、安全、速度均向科技创新“要答案”,这是准确识变、科学应变、主动求变的探索和创新。项目部通过创新改进T梁吊装方法,制定标准化施工流程,成立安全质量实施小组,设置专职信号指挥员,并根据场内硬化道路、桥上运输实际情况以及现场踏勘结果,全方面考虑从制梁、存梁、运梁到架梁施工各工序的衔接工作,有效克服了架梁通道复杂、天气条件差、施工难度大等诸多困难,选用220T运梁炮车、100t龙门吊进行移梁装车,采用四台桥式起重机,动态调整架设和预留空间安全距离,确保T梁与支座精准就位、严丝合缝,提升全线架梁速度。
创新潮涌 科技勃新
结合制架梁施工实际,项目主动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,积极搭建”党建+科技工法创新”融合平台,深入开展提品质、创品牌行动,先后取得国家级专利7项,正在申报专利15项,申报省级及以上QC成果、工法8项,在大力推进智能建造、绿色制造,弥补山区高速公路梁板工业化空白,加快传统梁场转型升级,培育壮大科技人才队伍等方面不断注入新动能新优势,把科技创新这个“关键变量”转化成高质量发展的“最大增量”。
沿江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,将有效缓解既有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,为形成“千里凉山一体化交通运输网络”新格局提供强劲动力,也将成为国家从打赢“脱贫攻坚”战到实施“乡村振兴”战略伟大跨越的有力见证。